週日到台北看到一件很讚的作品--《歧路花園》,十分難忘,
它是北藝大2010關渡雙年展的其中一件裝置作品,
由新加坡三人組藝術團體--「垂直潛水艇」所作(成員有楊光榮、駱建偉、許文綺)。

由一條單人行走的甬道開始,作品限制僅讓四人同時進入,
甬道曲折,折了好幾回,心想怎麼還沒到,
接著甬道盡頭一盞小燈熒熒,我們開始走進故事...

來到一面文字牆,上頭寫滿英文,
是摘錄波赫士一篇短篇小說《特隆、烏克巴爾、奧比斯‧特蒂烏斯》的其中一小段,
內容翻譯如下:
在遙遠的走廊深處,鏡子窺探著我們。
在這夜深人靜的時刻,無法避免地,我們發現那面鏡子有些怪異之處。
然後,卡薩雷斯想起在烏克巴爾(小說中的一處地名)的異教創始人曾宣稱:
鏡子和交媾是可恨的,因為它們增加了人類的數量。


當時的我其實看不懂這段英文,但這並不妨礙我對這件作品的好奇探索。

再繼續折入,進入一間昏暗的書房,佈置得很隨意,
一面牆上掛了十多幅小塊版畫,
燈光暗淡,我看不清牆上版畫的圖案,彷彿看到其中有著大腦迷宮的圖案,
旁邊地上放了一塊小波斯地毯,以及一張古典沙發椅。



房間最深處放著一張小書桌,
桌上一盞點亮的桌燈,燈光穿透馬賽克鑲嵌玻璃打出美麗的暈影。



書桌上擺著一塊木版、一組雕刻刀,一張白色版畫紙,與一兩件裝飾品,
桌旁地上擺了一尊青花瓷高瓶,另一個牆面則是寫滿相反英文字體的文字牆。

房間牆上各有兩片鏡子,但其中一片鏡子竟然看不到自己的倒影!?
非常詭異的感覺,
就像是電影《駭客任務/Matrix》中基努李維服下紅色藥丸後看見的怪鏡子。
原來那不是鏡子,而是往另一個左右鏡射反轉房間的通道,
兩個房間乍看是一模一樣的相反世界,讓人不禁迷惑,
但仔細分辨,還是有些東西洩漏了線索:
放在紙簍的紙捆、掛在牆上的版畫、寫滿正向字體的文字牆等等,都是不一樣的。

跨足進入了這個相反鏡子世界的房間,就像走進了愛麗絲夢遊的仙境,
好奇心膨脹起來,想查探這相反的世界裡有些什麼東西?
(後來才得知,這面英文文字牆,也在引述波赫士的短篇小說《歧路花園》其中一大段文字。)

通過房門走出去,又出現另一面文字牆,
(這面文字牆則是引述科塔薩爾Julio Cortázar的《跳格子》小說片段)
而後出現兩個房門,這迷宮似乎有出口,但卻令人疑惑,
走進其中一間,大書桌上堆滿東西,十分凌亂,牆上也貼了不少東西,
彷彿這房間主人正在準備執行什麼計畫,擺了炸藥、電線、地圖等等物品。

離開此間,走向黑色帷幕的另一個房間,
一進入就被嚇一跳,看見自己身影被無限反射,原來兩側牆面都是落地鏡。
再穿越此間的黑色帷幕進入最裡間,又是一大驚嚇,
一盞古典路燈立在層次分明的花叢中,
三面落地鏡反射出無限延伸的花海空間,
白光照射下顯出假花奇異又不自然的繽紛豔麗。



凝視著花朵,不禁聯想到王俊傑《大衛計畫》中的花園,我竟然身處其中!
這一切都如此的超現實,彷彿在夢中。
不禁深深佩服藝術家巧妙的空間佈置!

原來這件作品是受到阿根廷作家波赫士的同名短篇小說《歧路花園》引發的靈感,
故事中提到多個實體的、隱喻的、象徵式的迷宮,
具有許多曲折和轉換,就像無限的關聯產生多重的反射,正如同這件作品帶給人的感受。

第二天我就去圖書館借了波赫士全集,找到《歧路花園》這部小說來拜讀,
發現這部小說本身其實是很好讀的故事,
並不像展場提供的局部翻譯稿這麼令人生畏與難解,
重點是要找對翻譯本就行了!
我讀的是王永年等人的譯本,網路上可以讀到小說全文


PS:另一篇深有同感的Blog文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yj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