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當代館看超介面Trans-數位藝術展,
老公與婷難得陪我一起看,
主要是因為有免費參觀劵吧!
老公才會同意作陪,但也是怨言不少,
因為婷在往台北的車程暈車嘔吐哭泣了,
使得老公因為心疼女兒而心情變差。


幸好當代館前廣場還蠻舒服的,
我們坐著休息一下,吃了顆橘子,才進去參觀。
看到婷的坐相很MAN又痞,
夫妻倆又討論一下她男性化的傾向狀況。

進到當代館,看的第二件作品是電腦互動藝術《訛》,
作者是張炳傑、紀忠毅、卓士傑、陳鴻銘,
有像小畫家用滑鼠畫圖的輸入處,
婷很有興趣地畫了一幅有雲、有草、有花的圖畫,
我看到偉偉上衣T恤上的龍紋,就模仿畫了一條,
婷又加上雨絲與風,就這樣完成一張圖畫。

其實每幅圖畫是根據前一幅圖畫再製再詮釋而成,
有兩台螢幕,一台用來畫圖輸入,
一台用來觀看所有圖畫的前因後果演變過程,挺有趣的。
這件作品是第三屆KT科藝獎網路藝術組的作品,
介面製作得還算友善富人性化。


接下來的作品《變、相》,也很好玩,
是第三屆台北數位藝術獎互動裝置類作品,
作者是曾煒傑、吳思蔚、王照明。
燈箱似的觸控式螢幕,呈現大的人像,
有的是國家元首,有的是好萊嗚巨星,也有不認識的臉孔,
可以用手觸碰螢幕向上、下、左、右等方向翻面,翻出不同的人像,
每張人像也可以用按擦的手法做局部變形,
但變形得太厲害的人臉,婷後來很害怕吵著要離開,
可見是兒童不宜啊!


還有一件美好的作品《音、悅、卉》,作者是陳威廷、王照明,
製做仿如一朵朵海芋花透出黃色燈光,
觸碰時會發出電子琴樂器的琴鍵聲音,
配合頂部的月夜與蒲公英飛揚的藍天白雲影像,
是一件讓人覺得優美愉悅的作品。


樓梯間投影播放動畫作品,老公帶婷看了好一陣子,
是國內相關研究所學生跨領域的合作,
老公評說作品有點簡單。

在一間播放著六部動畫的展間,
我只看了其中四部,比較喜歡的作品是《迦南美地》,
因為它的敘事手法與運鏡很像電影,
做得很不錯,但總覺得故事內容有點老梗。
我不喜歡太暴力的《黑雨》與《紅色月亮》,
可能是潛意識在幫婷挑選適合她年齡看的動畫吧。

其它幾件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都是外國人的,
像是美國Jed Berk《自動光飛行船》,
用幾架像是熱汽球船會漂浮的外星生物體,
可以用一個白色光束來餵食它們,
也可以透過手機跟它們對話。

義大利Sonia Cillari的《如果你靠近我一點》
在像跳舞機的中間站著一位靜止不動的女表演者,
其他人可以試著靠近她,
觀看牆上的電磁波產生的結構體是否有反應,
這有點像人與人之間的磁場反應或是互動影響。


還有一件韓國睦鎮耀的《音樂圓柱》也很吸引人,
可以在圓柱上點按LED圓點小燈使之發亮,並發出聲音,
而後透過搖桿手把可以轉動圓柱,
而按照發亮的小圓點燈演奏音樂,像音樂盒一般。


我們看完展覽以後,
就到附近一家新開的壽、義式料理店吃午餐,
點了白酒蛤犡麵與番茄義大利麵,以及60元的麵包,
麵包蒜塗得很厚,味道有點重,婷沾湯來吃,吃得也津津有味。

吃完以後跑到仁愛路的恆昶藝廊,去看小舅的拾階攝影聯展,
這是展覽主題是「輕遊基隆河」,
今天正好是最後一天,小舅也正好在場,等著撤展,
展覽主題環繞著基隆河,
李麗華透過網球場的網洞捕捉一連串河堤風光,
徐錦馨捕捉河堤上來往休憩的人們,
陳冠佑拍攝河堤單車道來往的自行車手,
吳武雄沿著基隆河上流拍攝河谷與壺穴、山間步道與源頭分水崙。

還有劉國良的作品,套用龔少的話就是「學攝影者所注重的形式主義」,
講求畫面構圖的形式美感,例如蜿蜒路礅曲線構成的優美畫面。



他們所稱的「領導」,即策展人何信杏,
則懸掛一幅20年前拍的基隆河景,
小船輕搖,火車駛過,河邊婦人搗衣,
遠處山嵐秀麗,正是郎靜山的集錦攝影構圖法。
領導也從Google抓下全部的基隆河衛星空照圖,拼貼成河道,
另外張貼許多張過去與現在的河景工程照片。

麗花姐的照片裁成寬的比例,多拍攝橋墩下的景致。
小舅拍的是河堤牆上的人造痕跡,如用塑膠地墊貼的斑駁牆面,
也有網球場旁網球擊打牆面的圓點痕跡,
加強反差對比後的抽象畫面,產生不少並置的視覺趣味。


小舅的作品運用藝術家的專業語彙,
引用對比、並置、均衡等形式原理來構築其抽象感知,
畫面中色澤簡明、斑駁又晦暗不明的泥牆肌理形成彼此呼應的符號,
暗暗指涉某種事理的真相,蘊含智慧,所以我很喜歡。
但我感到小舅彷彿不太滿意蔗次展出,
一直叨唸著前一檔被換下來的失敗之作。

小舅想跟我們提到基隆河的點滴,
但我和偉偉卻都是在台北市的南邊出沒,較親近新店溪河堤,
很可惜地無法談出共同的印象與記憶。
他與我們又閑聊了一下買房子的事情,
然後我們就道別離開了。


        (以上部分照片取自當代藝術館網站,以及拾階攝影網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yj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